当秋风掠过田埂时,百里镇的田间地头,圆滚滚的南瓜便在藤蔓上泛着橙黄的光泽,宣告着秋收的讯息。此时,乡村里的烟火气里,总萦绕着南瓜粑的香甜。那一个个圆润饱满、色泽金黄的南瓜粑,是村民们对秋的盛情回应,一口咬下,满嘴都是独属于这个季节的醇厚滋味。
晚饭后,我和妈妈正在路上散步,路过婶婶家门口时,婶婶看到我们便说:“妹,我家煮了一盆南瓜糊,我准备做南瓜粑,但用不了那么多,倒了可惜,你家拿去做粑不?”“好啊,我家还有现成的面粉,正好可以做。”我笑着接下婶婶的话。于是在婶婶的吆喝下,我家也吃上了入秋后的第一顿南瓜粑。
从婶婶家端来已煮好的南瓜糊,我加入面粉和发酵粉,便下手使劲地揉搓,揉搓成光滑的面团后,便放在盆里发酵。趁着发酵的时间,我去河边摘来新鲜的芭蕉叶,洗净铺在竹蒸笼里。半小时后,面团体积便发大了一倍,成了蜂窝状。此时,我再加入点面粉,再次揉搓排气,便和妈妈一起做成一个个光滑的面团,放入先铺好芭蕉叶的竹蒸笼里进行二次醒发。趁着醒发的时间,妈妈便开始洗锅烧水,水开后,便可以下锅蒸了。
灶火燃起,蒸汽升腾。计算时间,约十五分钟后,竹蒸笼被掀开,一个个蓬松饱满的南瓜粑呈现在眼前,金黄的色泽在灯光下愈发诱人,有的表面还带着微微的裂纹,像极了秋日里绽放的笑脸。此时儿子和女儿闻到了香气,先后来到了厨房里,我拿起刚出锅的南瓜粑,递到他们手中,“尝尝,妈妈刚做的南瓜粑,看怎么样。” 孩子们咬上一口,香甜的口感在舌尖化开,南瓜的天然甜味裹挟着面粉的清香,瞬间充盈口腔,“妈妈,这个粑好香好好吃,我们吃完还要再吃一个。”
如今在太湖县的不少市集、小吃店,都能看到南瓜粑的身影:有加糯米粉做的南瓜饼,加油煎着吃;也有加面粉或籼米粉做的南瓜粑,蒸热即食。摊主们支着小锅,卖着金黄的南瓜粑,是秋日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。
月亮升起,路灯斜照在灶台边,盘子里的南瓜粑冒着热气,金黄的颜色映着一家人的笑脸。这一口鲜香,是秋天的馈赠,是手艺的温度,更是乡村日子的甜 —— 就像这南瓜粑,揉进了烟火气,蒸出了暖滋味,把秋的安稳和幸福,都嚼进了心里。(李 玲)